本文作者:苗秒

蒹葭原文及试题(蒹葭的试题)

苗秒 2024-11-16 22:44:13 2

大家好!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蒹葭原文及试题,以及蒹葭的试题的的相关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,现在开始吧!

阅读《蒹葭》,回答问题。(5分)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...

1、小题1: (1)X、(2)√ 小题2:首先,它点明了时间和环境;其次,它展现了一幅萧瑟、冷落的秋景,给全诗笼上了一层凄清、落寞的情调;再次、以蒹葭、白露起兴,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,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主人公心中的那个“朦胧的爱”的境界。

蒹葭原文及试题(蒹葭的试题)

2、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”出自《诗经·蒹葭》,意思是大片的芦苇青苍苍,清晨的露水变成霜,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,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,描写的是秋天。A项错误,草长莺飞放纸鸢,草长莺飞的春日,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,描写的是春天。

3、蒹葭采采,白露未已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涘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右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沚。【题解】 这篇似是情诗。男或女词。诗中所写的是:一个秋天的早晨,芦苇上露水还不曾干,诗人来寻所谓“伊人”。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,好像藏身在洲岛之上,可望而不可即。

阅读下面这首唐诗,完成后面的题目。(8分)送友人(唐)薛涛水国蒹葭...

1、小题1:蒹葭、霜、寒月、苍山(2分) 凄清,冷寂(2分)小题2:第三句“谁言千里自今夕”,看似慰勉之语,(2分)但紧接一句“离梦杳如关塞长”,着一“杳”字状写出相隔相离无有穷期,足见诗人与友人离别的苦痛。

2、(1)化用了《诗经·秦风·蒹葭》中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”。以此写出别时水边晚景,渲染气氛,突出一种冷意,衬托人物因友人远去,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。使用引用(暗引)的修辞手法使诗句的内涵更为深厚(或内容更为丰富)。

蒹葭原文及试题(蒹葭的试题)

3、小题1:第一问:诗人秋夜登山临水,望见一派蒹葭与山色“共苍苍”的景象,月亮射出清冷的寒光,更令人凛然生寒。第二问:表达了友人远去、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(或离愁)。

4、小题1:苍凉(悲凉凄凉凄清) (1分)小题1: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。或: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。或: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执着的相思之情。 (2分) 小题1: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。结合诗歌的二两句来分析秋天月夜景象的特点即可。小题1:本题考查体会诗人情感的能力。

5、薛涛《送友人》的原文及翻译:原文:水国蒹葭夜有霜,月寒山色共苍苍。谁言千里自今夕,离梦杳如关塞长。翻译:水乡之夜的水边蒹葭笼罩在月色之中好似染上秋霜,月色与夜幕下的深青山色浑为一体,苍苍茫茫。

6、诗人和友人并肩缓辔来到城外,举首远望,只见一抹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,一湾清澄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。这是写景,但景中含情。那抹淡远的青山可望而不可及,引出一缕怅惘之意,暗透出诗人对眼前离别的无可奈何;而那湾绕城的流水似乎又象征着绵绵离情,潺潺不绝。

蒹葭原文及试题(蒹葭的试题)

古诗蒹葭的试题

1、【答案】:C 第一步: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。《蒹葭》是中国古代诗集《诗经》中的一首诗蒹葭原文及试题,是古体诗,二者为种属关系蒹葭原文及试题;古体诗是诗歌的一种,二者为种属关系。第二步: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。

2、【答案】:C 第一步,确定题干逻辑关系。“《蒹葭》”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《诗经》中的一首诗,属于“古体诗”,二者属于种属关系,“古体诗”属于“诗歌”,二者也是种属关系。第二步,辨析选项。

3、蒹葭采采,白露未已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涘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右⑦;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址。【注】①蒹:草名,即荻。葭:芦苇。②苍苍:苍盛的样子。“凄凄”“采采”与之同。③溯洄:逆流而上。④唏:干。⑤跻:升,指升高。指道路既险又高。⑥坻:水中小洲。⑦右:迂回。

4、(1)在水一方 (2)惟吾德毊 (3)烽火连三月 (4)持节云中,何日遣冯唐?(5)有朋之远方来,不亦乐乎?(6)①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观颜。②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

5、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,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央。蒹葭萋萋,白露未晞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湄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跻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坻。蒹葭采采,白露未已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涘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右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沚。

中考语文古诗词试题(5)

1、C、“但愿人长久蒹葭原文及试题,千里共婵娟”,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,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。 D、全词以“明月”贯穿,咏月兼怀亲人,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。

2、参考答案:山北 山南 A 不畏浮云遮望眼,只缘身在最高层 高大巍峨不畏艰难,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。 春望———杜甫 .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,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“ ”一词,透过这个词,蒹葭原文及试题我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。 .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。

3、语文中考古诗词赏析总复习 [考点分析]从中考题的诗歌赏析题来看,所考诗歌都是课内教读的诗歌,考查点主要是: 对诗词内容的理解:⑴对中心思想的理解;⑵对所抒感情的理解;⑶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;⑷对象征意义的理解。对所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。

4、(一)古诗文默写(8分)(1) ,壮士十年归。(北 朝民歌《木兰诗》) (2)夕阳西下, 。(马致远《天净沙?秋思》) (3) ,长河落日圆。(王维《使至塞上》) (4)何当共剪西窗烛, 。(李商隐《夜雨寄北》) (5) ,梦回吹角连营。(辛弃疾《破阵子?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)(6)入则无法家拂士, ,国恒亡。

5、本词上阕描写军旅生活,写了看宝剑、听号角、分麾下炙、听塞外声和沙场点兵等五个画面; 下阕描写了骑快马、拉雕弓的战斗场面。 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”充分地表达了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、收复失地的大业,以赢得生前的功勋,身后的美名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。

诗经诗词《蒹葭》赏析

1、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央。蒹葭萋萋,白露未晞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湄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跻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坻。蒹葭采采,白露未已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涘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右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沚。

2、《国风·秦风·蒹葭》原文 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央。蒹葭萋萋,白露未晞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湄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跻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坻。蒹葭采采,白露未已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涘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右。

3、《蒹葭》运用了借景抒情,赋比兴的艺术手法,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,引出正文。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,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,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,达到了寓情于景、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。《国风·秦风·蒹葭》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《诗经》中的一篇。原文节选: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蒹葭的试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,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,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,给我留言。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

阅读
分享